1.判断题- (共6题)
2.综合题- (共2题)
7.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先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请看下图资料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帝国”是什么?马克思对该政权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基于当时怎样的中国形势作出?
——恩格斯:《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先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请看下图资料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帝国”是什么?马克思对该政权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基于当时怎样的中国形势作出?
8.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1)洪杨诸贼分别指的是谁?伪天朝指的是什么?
(2)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1)洪杨诸贼分别指的是谁?伪天朝指的是什么?
(2)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3.选择题- (共9题)
12.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15.
近代化的主题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国的这一进程起步于_______,而其“欲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没有最高统治者的一贯支持 | B.洋务运动、洋务企业仍然采用封建的管理方式 |
C.戊戌变法、没有坚决反对外来侵略 | D.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