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1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这场运动的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360百科
(1)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请写出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哪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这场运动的口号。其口号又有何落后性?
(3)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写出农民阶级终未能完成民主革命重任的原因。
2.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主要指的是谁?
(3)从材料三看上述历史事件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上述事件中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32题)

4.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5.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
7.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8.
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
11.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12.
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C.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火烧圆明园
13.
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行动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1871:伊利记B.1894:甲午记C.1898:变法记D.1900:庚子记
14.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15.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16.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17.
我国大作家老舍的父亲曾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因抗击外敌阵亡。文中的“外敌”指(  )
A.英国侵略军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军D.八国联军
1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19.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思想D.邓小平理论
20.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1.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22.
小文比较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总结了二者的相同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23.
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
A.开平矿务局B.上海机器织布局
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
24.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25.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6.
不懈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和“科学”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7.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8.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9.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30.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31.
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3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33.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34.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5.
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任务不同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D.斗争方式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