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哪一内容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两个在1840—1901年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是什么?分别列举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个。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 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签订于什么时间?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哪一内容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两个在1840—1901年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是什么?分别列举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个。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下图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请分析康有为主张学习的对象是哪国?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1861-1915年期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下图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四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康有为《日本变政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空格中,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在经济与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而迈开近代化的步伐?(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请分析康有为主张学习的对象是哪国?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1861-1915年期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选择题- (共24题)
4.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
6.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9.
“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B.结束了封建帝制 |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1.
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 B.辛亥革命的爆发 |
C.科举制度的废除 | D.百日维新的推行 |
12.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放弃天朝观念 |
B.学习西方技术 |
C.拥护民主共和 |
D.反抗列强侵略 |
13.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董必武 | D.鲁迅 |
14.
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
B.中华民国成立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5.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
B.任用维新人士 |
C.实行三民主义 |
D.宣传民主科学 |
19.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汀泗桥战役 |
C.百团大战 |
D.辽沈战役 |
20.
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弥天大勇”的是
A.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A.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21.
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
22.
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三大战役 |
23.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24.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壮大抗日力量 |
B.打倒北洋军阀 |
C.改善农民生活 |
D.消灭地主阶级 |
26.
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
B.一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
C.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D.二战后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