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广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08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之殇)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2)材料二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2例)? 

(人民之怒)

材料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农民阶级抗击外国侵略的运动。

(历史之思)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在京参加会议的举人也义愤填膺……发动了 1 300多名举人于5 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确切指出形势的危殆。”

材料三: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发动了 1 300多名举人于5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

3.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2.选择题(共15题)

4.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5.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秀全D.李大钊
6.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某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示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应该选择的是(  )
①收复新疆 
②抗击洋枪队 
③黄海大战 
④廊坊阻击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7.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C.鼓吹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
D.主张“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
8.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同意一项核定税率便妨碍了日后施行保护性关税”。这是指《南京条约》中哪一条规定带来的危害
A.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商税
9.
***也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心理的;二是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其中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直接导致
A.北伐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
10.
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与如图遗迹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 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
12.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3.
19世纪40年代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15.
回望历史,海上的衰落无疑是中国人永远的痛,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曾经在哪场战争中全军覆没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
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17.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18.
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人民反抗的威胁B.列强侵略的逼迫
C.清朝统治的危机D.资产阶级的斗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