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1902年被驱逐到郊区居住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回答: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各指什么事件?
(2)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 “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1902年被驱逐到郊区居住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回答: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各指什么事件?
(2)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中“创立民国”的革命目标最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是在哪一年?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除陈独秀外请再罗列至少两位的领导人?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中“创立民国”的革命目标最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是在哪一年?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除陈独秀外请再罗列至少两位的领导人?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4题)
3.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6.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说明中国人民很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
B.因为吸食鸦片,中国国内有亿万人相互仇杀 |
C.刀枪火炮都有很大的危害 |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7.
下列史实与袁世凯有关的是( )
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加强北洋军的实力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加强北洋军的实力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9.
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10.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放弃天朝观念 |
B.学习西方技术 |
C.拥护民主共和 |
D.反抗列强侵略 |
11.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
C.维新派缺乏经验 |
D.顽固派反对变法 |
15.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6.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17.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部法律文件就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会师 |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②③ |
21.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
2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七律·长征》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④② |
D.①②④③ |
23.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
B.飞夺泸定桥 |
C.三大主力会师 |
D.遵义会议的召开 |
24.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 B.时务学堂 | C.黄埔军校 | D.京师同文馆 |
25.
“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A.1840年 | B.1919年 |
C.1921年 | D.1949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