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综合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06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2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   、福州、厦门、 、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 、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请回答:
(1)请将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上述材料分别是哪个条约的内容。
(3)上述三个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大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8月初,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在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1)“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指的是什么?大不列颠为“恢复名誉”以武力方式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一,写出最能体现大不列颠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条款。
材料二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当他把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了下联:“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2)材料二与近代日本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为什么要“前去日本谈判”?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条约?请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延”的条款是什么?
(4)概括出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个条约内容的相似之处。
(5)综合以上材料,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选择题(共12题)

3.
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进程,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 国割占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③②①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
4.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属于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香港岛给英国
5.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国,万火丛中呼杀破。”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邓世昌B.李鸿章C.林则徐D.关天培
7.
下面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的漫画。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 )
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
8.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⑥
9.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0.
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农民时间道:“目前,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农民说:“我的心愿与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口号一致。”这位农民的心愿是( )
A.自强B.求富C.求知D.自立
11.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优国优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12.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告,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运动
13.
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
A.胡适B.梁启超C.谭嗣同D.康有为
14.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