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海疆,即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三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四: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3)根据材料二、三、四,请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4)材料五,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五则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三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四: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3)根据材料二、三、四,请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4)材料五,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五则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2.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间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年间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请分别写出“香港失”“春帆楼上条约订”的条约名称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約?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年间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请分别写出“香港失”“春帆楼上条约订”的条约名称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約?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3.
鸦片战争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梦幻,中华民族开始了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中国梦历程。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他们为什么“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简述“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2)材料二中维新运动没能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材料认为维新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3)1911年的“这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列举三项这一历史事件前革命志士的奋斗?
(4)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他们为什么“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简述“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2)材料二中维新运动没能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材料认为维新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3)1911年的“这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列举三项这一历史事件前革命志士的奋斗?
(4)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4题)
5.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洋务运动破产 |
9.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0.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1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3.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14.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5.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
B.占领香港岛 |
C.割占台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16.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18.
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2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曾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C.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
25.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 | B.要反对外国侵略 |
C.要自强、求富 | D.要实行三民主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