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题5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0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
(2)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用。
2.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③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中主要侧重点学习西方的什么?为此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3)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由此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选择题(共42题)

3.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虎门战役B.廊坊狙击战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
4.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针对下表的贸易状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 )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单位:万英镑)
1837﹣1839
年均不足100
1845
约239
1846
约179
1854
约100
 
A.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B.要求协定关税C.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D.在中国开矿设厂
6.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揭开了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
D.从此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7.
《马关条约》中( )条款的签订打开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大门。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杭州等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处应填写
A.林则徐销烟
B.金田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邓世昌殉国
9.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熏而锈迹斑斑的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这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有关的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1.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 )
A.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2.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13.
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表现是( )
A.被独裁者簒夺了革命果实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4.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民国政府的支持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
15.
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
16.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掀起了办报热潮。义和团运动之后,革命党人的报刊在内地有120多种。这些报刊的共同作用在于(    )
A.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1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发展”是指(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B.进化论思想C.马克思主义D.***思想
18.
小明同学将下列四幅图片罗列在一起,他研究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B.中国人民的奴役史
C.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维新思想的传播D.“实业救国”的推动
20.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
2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社会习俗的变化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2.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 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B. 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 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23.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是指( )
A.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B.新文学运动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24.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
①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同意工人组织工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选择根据地,要在运动战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7.
念红军长征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28.
1927年制造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右派有( )
①张作霖  ②蒋介石  ③汪精卫  ④吴佩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9.
姜廷玉指出:“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做出重要贡献”,军校创建之初的地址位于(    )
A.广州B.西安C.延安D.重庆
30.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C.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D.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32.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33.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昕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4.
下列情景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是( )
A.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5.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36.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殖民与反抗”这一单元的学习,应吸取的教训是
A.鸦片必须严禁B.落后就要挨打C.外交需要谋略D.努力发展教育
37.
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B.周恩来
C.叶剑英D.王若飞
38.
***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战略反攻打响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39.
下列有关张謇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主要发展民办工业B.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C.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D.以面粉业起家
40.
孙中山主张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 )
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
C.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先生”、“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
41.
1927年中国的工业品总产值是67.01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2.74亿元。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千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农业方面总的趋势是不断增产。以上发展成绩出现在( )
A.清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C.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42.
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然而人们至今还能看到小脚老太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D.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43.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44.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受西方的影响,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娱乐方式不属于中国近代娱乐新时尚的是(  )
A.照相B.看电影C.跳交际舞D.看皮影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