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八国联军侵满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军,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对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写出与近代历史上北京被占领的两次战争名称。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八国联军侵满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军,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对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写出与近代历史上北京被占领的两次战争名称。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2.
材料论述题
“九十多年前,那是农历辛亥年,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革命。“先生”指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你对“先生”在近代历史上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九十多年前,那是农历辛亥年,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革命。“先生”指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你对“先生”在近代历史上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3.
八年级(1)班小史同学在研究第四单元时,收集了一则当时的时事报道,具体如下:
这篇时事报道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时 事 报 道 | |
标题 |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
撰稿时间及作者 | 1917年6月,小历 |
内容 | 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反对专制独裁、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 |
评价 |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
这篇时事报道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4.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有人认为: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什么
(2)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3)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方式。

(1)有人认为: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什么
(2)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3)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方式。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这次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这次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选择题- (共29题)
13.
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
A.英美联军 | B.八国联军 | C.德日联军 | D.英法联军 |
16.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
之所以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
A.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进一步扩大 |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
21.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那么,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C.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 |
25.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自由.民主 | B.民主.科学 | C.自由.平等 | D.民主.富强 |
28.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30.
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B.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D.训练新式军队 |
33.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