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北城英才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0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7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知识,指出错误,并改正
(1)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中割台湾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3)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损坏了人类的文明结晶。
(4)太平天国运动结束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5)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综合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1839年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一纸战败条约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
材料二;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1)材料一中的“贸易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请说一说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
(2)材料一中“一纸战败条约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由此开始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是什么?
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4)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3.选择题(共25题)

4.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5.
以下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事变
②北伐西征
③金田起义
④天京陷落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6.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7.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8.
近代以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10.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1.
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12.
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武汉B.上海C.沈阳D.南京
1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4.
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屈辱的一年,设想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反荷兰侵略者B.反割台斗争C.革命派起义D.反清政府的斗争
1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率军收付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16.
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7.
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D.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18.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19.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下定这一禁烟决心的是(  )
A.魏源B.林则徐
C.曾国藩D.左宗棠
20.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21.
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 )
A.英俄联军B.英美联军C.英法联军D.美法联军
22.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3.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24.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25.
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
26.
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旨在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北京大学B.京师大学堂C.黄埔军校D.京师同文馆
27.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8.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