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3

1.综合题(共3题)

1.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所反映事件的领导人分别是谁?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是什么?
(2)有人说图一事件导致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3)上述图片和问题所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情绝,子弹之技巧,器械之鲜明,……是非中国所能及”,……使清朝有了“些许新气象”。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时,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时,“内江外海之力,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分别举出军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未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根据材料4回答,洋务运动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的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是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式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

——赵德馨著《中国近代经济史,1842~1949》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两分?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2.选择题(共25题)

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在他们于1855年4月第3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
A.最终以“招抚”代替“剿灭”
B.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是义和团运动
5.
1841年,美国亚当斯发表演说:“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磕头。”亚当斯认为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有
A.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B.偶然性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
C.更深层次的是经济原因,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是经济原因,为英国商人贩卖几箱鸦片而已
6.
“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下列内容对颁布变法诏书不正确的评价是
A.有力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B.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8.
口号和主张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和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图存”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民主科学”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9.
近代某学者在谈到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约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加快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加强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有利于中国独立参加国际事务
D.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0.
论证“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下列最有力的证据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
D.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事实能够证明他的意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C.向中国索取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3.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5.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这里的“握旧物”和“取新器”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的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16.
近代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区别这两大派别的关键是看他们是否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
B.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坚决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人才
17.
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18.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侵华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D.《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9.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 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
A.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陷入分裂局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
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天津条约》的签订
21.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
22.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列强为改变这一“奇怪的结局”,发动了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3.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使近代中国走上了“自强”道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4.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25.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6.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不能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2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8.
魏源与严复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下列事件直接产生影响( )
A.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C.新文化运动和维新变法D.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