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县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综合题(共3题)

1.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临高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近代史后,开展了题为“民族英魂”的手抄报活动,以缅怀中国近代英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到创作手抄报的素材?

(2)请指出以上四幅图的英雄分别是谁?并请挑选其中一名加以介绍。
(3)英雄们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新时代的中国,莘莘学子正少年,我辈当何如?
2.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所示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有哪些?试举两例。
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材料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3)材料中的“皇帝”是在那次运动中被打倒的?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4)假如你是一位中国近代的爱国人士,请你为因落后挨打而日益衰落的中国提出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2.选择题(共21题)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5.
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老猿称霸王”指的是
A.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务
B.袁世凯逼迫国会选举他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部分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6.
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一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哪一人物是这一时期的精英?
A.李鸿章
B.魏源
C.孙中山
D.陈独秀
7.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0.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1.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后果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南京条约》的影响
12.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13.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4.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三民主义”
16.
下图是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此画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17.
(题文)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18.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浙皖起义D.黄花岗起义
19.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20.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1.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是一项是
A.阵地B.旗帜
C.代表人物D.影响
22.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要天平的右盘加444g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
2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4.
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