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列强可驻兵;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材料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他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内容分别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2)对比一下,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有哪一方面的内容?
(3)材料一中出现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中的内容是在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当时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中的领袖人物是哪几位?
(2)材料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3)材料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请你列举两位代表人物?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说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今年(2017年)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7题)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 获得大量赔款
A.训练方式 | B.上课形式 |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 D.课程的安排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南昌起义的发动 |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 D.遵义会议的召开 |
A.上海 | B.南昌 | C.遵义 | D.南京 |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
A.自强求富 | B.民主科学 | C.和平建国 | D.抗日救亡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电影《甲午风云》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