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三则材料所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清政府屡次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身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中国避免这些屈辱史的再次发生?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材料一的主张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领导的运动有何影响?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2)材料二出自哪一派别?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诉说着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图三这场战争,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列举一条该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请举例说说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的哪次反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选择题(共17题)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5.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
B.《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
D.《天朝田亩制度》
6.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政府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1894年退休的日本文部大臣井上毅致信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占有台湾,可能扼黄海、朝鲜、日本海之航权,而开辟东洋之门户焉……台湾而为战获物,以此结局,天下后世必不以此役为不廉之捷矣。”日本“占有台湾”发生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如图所示的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一次战争,其对应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 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
11.
天津在哪一条约中增开为通商口岸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揭开了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
D.从此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13.
这场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经历了这场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历史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 B.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的结果
15.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①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④圆明园被烧掉太可惜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他们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8.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19.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20.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