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2/7/27

1.综合题(共5题)

1.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8分)
 条约
签订年份
内容
影 响
割地
赔款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摘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所述“国耻”是由近代哪次侵略战争造成的?(1分)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华民国”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成立的?(2分)该事件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材料中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运动打出了哪两面大旗?(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
(2)三民主义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1分)该组织在何地于哪一年成立?(2分)
5.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不但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且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16分)
领域
变革的主要表现
交通运输业
①1879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②1893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通讯事业

教育事业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新闻出版业
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创刊

社会习俗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政府职员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称“先生”或“君”
服装业
①男士:
②中山装这一时期最具特色
③女士:

2.选择题(共33题)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7.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8.
全国人大十届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有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今浙江省内的是
A.上海B.宁波C.厦门D.广州
11.
如图,某班级举办主题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入选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如图,下边为某同学整理的“俄国趁火打劫”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俄国趁火打劫的
A.时间B.机会C.手段D.割占领土
14.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5.
如下图,下面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这个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应是
A.列强的野蛮侵略B.中围人民的抗争
C.列强的正义行为D.中国人民的探索
16.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

17.
2010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天山南北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无独有偶,晚清的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辽阔的西疆完成了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此处的“他”应是
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曾国藩
18.
成立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A.1894年 B.1895年C.1896年D.1897年
19.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0.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1.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2.
某条约内容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此“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W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显色后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④木塞处所显颜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4.
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25.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6.This is an orange watch. (改为复数形式)

{#blank#}1{#/blank#} {#blank#}2{#/blank#}orange{#blank#}3{#/blank#}.

27.This is an orange watch. (改为复数形式)

{#blank#}1{#/blank#} {#blank#}2{#/blank#}orange{#blank#}3{#/blank#}.

28.This is an orange watch. (改为复数形式)

{#blank#}1{#/blank#} {#blank#}2{#/blank#}orange{#blank#}3{#/blank#}.

2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发
A.民主、科学的主张B.民主共和的思想
C.“自强”“求富”的主张D.西方进化论学说
30.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31.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浪潮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2.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33.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了攻击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哪一口号?
A.师夷长技B.振兴中华C.打倒孔家店D.文学革命
34.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A.甲午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论,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36.
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A.1896年B.1905年
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
37.
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A.福州船政学堂B.《新青年》C.京师大学堂D.科举制度
38.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3.填空题(共1题)

39.
_______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