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 时间光绪帝诏令光绪下诏:“至于民间祠庙,其有不在祀典1898年者,即着由地方官晓谕民间,一律改为学堂。”1898年光绪谕内阁,根据康有为《请兴农殖民以富国本》一折,设立该局(农工商总局)。光绪谕内阁,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1898年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六衙门,归并到内阁及礼、兵、刑各部办公。
材料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资本主义是对封建主义的否定,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首先遭遇的就是封建主义的烈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资本输出,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而决不是变为其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资本主义从民族资本的生存条件来看,不具备资本主义原初近代化必备的条件(原始资本积累、自由雇佣劳动力)因此,中国通过资本主义的努力而实现近代化的道路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的名称,并指出它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化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指出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
(2)你同意材料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
材料论述。
1879年,为加强海防,李鸿章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射电报以达天津,效果良好。他再次上奏:“旱线”(即陆线)从天津到上海所需不过“十数万两”,可先从准军军饷项内拔款开办,等到办成后仿照轮船招商局的办法招募商股,分年缴还本银;经营方式自然是“官督商办”;由于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人才不能不雇外国专家,但他明确提出要设立电报学堂培养中国学生“自行经理”。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1)材料中“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办的哪一类型工业?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2.选择题(共30题)

5.
1860年10月,在北京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被抢劫了,最后还被烧毁了,这次抢劫、破坏者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美俄联军
6.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定都天京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7.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8.
清末郑观应写了一首诗:“东沟海战天如墨,炮战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互杀贼。”这首诗描述的甲午战争中的哪一场海战?涌现出哪一位民族英雄?
A.丰岛海战-徐邦道
B.黄海大战-邓世昌
C.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D.平壤战役-左宝贵
9.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达到“自强”“求富”目的的自救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10.
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发展农工商业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1.
下列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硝烟
B.1842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陈独秀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左宗棠
13.
鸦片战争的标志是
A.1839年的虎门销烟
B.1840年的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挑衅
C.1840年英国舰队直逼天津
D.1841年英国军队武装占领香港岛
14.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6.
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海龄
D.关天培
17.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
如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9.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张家被迫搬家,是因为
A.帝国主义要在此创办近代工厂B.帝国主义要在此设立使馆区
C.帝国主义要在此建教堂D.帝国主义要在此开商埠
20.
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比其它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更多“利益”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22.
下列哪一顺序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
A.《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H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23.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
A.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4.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B.虎门战役,壮烈牺牲
C.查毁鸦片,虎门销烟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25.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26.
某班级召开的历史故事会上,一位同学讲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A.关天培B.左宗棠C.邓世昌D.林则徐
27.
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列哪个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
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A.太平天国B.义和团
C.反割台D.三元里抗英
29.
1895年,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此描述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30.
“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A.近代军事工业B.近代民用工业C.近代海军D.新式学堂
31.
“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32.
“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把一个国家视为一个人的纪 念碑,这是鲁迅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从这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民生改善
33.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B.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34.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京师大学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