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郊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7

1.简答题(共2题)

1.
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时间轴和图示法展示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学习成果。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内容。


(1)时间轴①年签订的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最南通商口岸
(2)根据时间轴上标出的时间,清政府京师(北京)两次被攻占相隔多少年?
(3)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名称
(4)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5)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时间轴上的年代及图上地点
(6)在长春发生的是哪一重大战役
(7)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地点
(8)请你为这次探究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谈谈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悟
2.
“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2.综合题(共2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
(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选择题(共22题)

5.
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琦善
6.
下面不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的是
A.平壤战役
B.东海战役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7.
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为大人、老爷。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礼节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8.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长征胜利距今(2016年)有多少周年
A.70
B.79
C.80
D.81
9.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A.美国B.俄国C.法国D.英国
10.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
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
11.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淮海战役
12.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13.
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A.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14.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指挥的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淞沪会战
15.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16.
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17.
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8.如图,在正八边形ABCDEFGH中,AC、GC是两条对角线,则tan∠ACG={#blank#}1{#/blank#}.

19.如图,在正八边形ABCDEFGH中,AC、GC是两条对角线,则tan∠ACG={#blank#}1{#/blank#}.

20.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1.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位于河南洛阳的石窟艺术宝库是(     )

2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3.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B.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24.
近代中国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编写目的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B.《天演论》
C.《新青年》D.《每周评论》
25.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火车轮船的传人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
26.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请问这一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B.京师大学堂C.《民报》社D.《申报》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