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2题)
1.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3) 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打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7)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
(8)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9)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的土地法令: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3) 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打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7)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
(8)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9)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的土地法令:
2.
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1)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2)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合作的会议:
(3)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
(4)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军原则的会议:
(5)确立***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
(1)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2)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合作的会议:
(3)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
(4)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军原则的会议:
(5)确立***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
2.综合题- (共4题)
3.
近代历史上,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侵略,一味妥协退让,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遭到践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2)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的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2)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的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材料三: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的开始,但也有人认为这场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1)材料一中所说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与“武昌起义并寿”的是哪一事件?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这场革命使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的开始?
(4)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是什么?这部文件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材料三: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的开始,但也有人认为这场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1)材料一中所说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与“武昌起义并寿”的是哪一事件?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这场革命使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的开始?
(4)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是什么?这部文件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1918年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
(1)材料一所反映的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2)材料二涉及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请举出这方面的一例代表作品。这项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1918年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
(1)材料一所反映的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2)材料二涉及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请举出这方面的一例代表作品。这项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6.
近代以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毕,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相继建立,它们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到1894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总数达170余家。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下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图》

(1)材料一中这些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受到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民族企业家是谁?他提出来什么主张?促使他辞去官职投身实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何时?促使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相继建立,它们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到1894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总数达170余家。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下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图》

(1)材料一中这些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受到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民族企业家是谁?他提出来什么主张?促使他辞去官职投身实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何时?促使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选择题- (共38题)
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为了构建理想的社会,太平天国颁布了许多重要纲领。其中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变法通议》 | C.《警世钟》 | D.《资政新篇》 |
9.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沿海地区受到列强的窥视,形势严峻。清政府为解决危机采取的措施有
①收复新疆
②设置新疆行省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建立台湾行省
①收复新疆
②设置新疆行省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建立台湾行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19世纪90年代,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光绪皇帝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祭奠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一位清军将领。光绪皇帝哀悼的是
A.徐邦道 | B.丁汝昌 | C.邓世昌 | D.左宝贵 |
11.
1937年12月13日开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实,在距南京大屠杀43年前,日本在中国就进行过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两万多人。那一次大屠杀发生在
A.大连 | B.旅顺 | C.威海卫 | D.大东沟 |
12.
纪录片《复兴之路》中说到:“20世纪的大幕已经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3.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的原因是
A.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C.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7.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面年代尺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C.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和结束 | D.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 |
1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9.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20.
“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3.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北伐战争
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北伐战争
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5.
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生活习俗 | B.人们开始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
C.人们认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
27.
20世纪初,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纷纷著书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A.陈天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B.章炳麟——《猛回头》 |
C.邹容——《革命军》 | D.陆皓东——《警世钟》 |
29.
2016年10月31日,时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国民党代表团到南京拜渴中山陵。南京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意义重大,他曾在这里
A.领导武装起义 | B.断发改装宣传革命 |
C.建立中华民国 | D.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
31.
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广州起义 | B.秋收起义 | C.红军长征 | D.井冈山会师 |
32.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由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B.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
C.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 D.革命开始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
33.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开始于
A.广州起义 | B.秋收起义 | C.武昌起义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34.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40.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这首歌曲应该是
A.《八路军军歌》 | B.《新四军军歌》 | C.《国民革命军军歌》 | D.《共青团团歌》 |
41.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了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了威力”的将领是
A.佟麟阁 | B.赵登禹 | C.谢晋元 | D.李宗仁 |
42.
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有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 |
43.
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事隔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 D.武器是否先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2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