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评估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9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材料二: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伙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

——摘编自《大国之殇》

材料三:残垣断壁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是哪次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面对材料三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选择题(共14题)

3.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 美国B.英国 法国C.英国 俄国 D.俄国 日本
4.
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
5.
1843年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与这之前相比:棉花下降了近20%,棉纱下降了近10%,头等白洋布下降了近23%。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6.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实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军工企业。所生产的武器,使中国在清朝统治300多年后,重新回到火器时代。湖北枪炮厂建立的意义中,最重要的是(  )
A.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B.重新使中国进入火器时代
C.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描绘出一个共和国的前景,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实质是他的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8.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如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这一截图内容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10.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11.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题文)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13.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劫掠鼠首、兔首铜尊等大量珍贵文物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5.
《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16.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