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46中南校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59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综合题(共4题)

1.
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一17世纪,欧洲新生的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2)材料二中“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A,A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统治实权仍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一切重大事务均须经元老院议决。

材料二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B时代。

材料三 在古罗马奴隶制时代,奴隶领袖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大起义,曾经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其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奴隶。

材料四 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虽然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民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部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述中古代罗马历史上的A、B时期分别叫什么?A时期为了维护平民利益制定了哪部法律?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A、B时期政治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3)材料三中斯巴达克斯爆发的背景是什么?这场起义有何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3.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A.金字塔
B.大竞技场
C.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
(1)上述文明成果属于非洲文明的是哪一个(只写字母)?该成果所属国家发明的文字是什么?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

(2)“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商人们”行走的这条商路叫什么?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文明因互鉴而发展)

(3)中国“‘罗盘’导航技术”为欧洲哪一重大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4.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 中把中国叫做“ 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并说明其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比较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上的不同点。

2.选择题(共33题)

5.
如果从空中俯瞰地中海,从东往西停靠着三叶扁舟,分别是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它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都曾有过灿烂的文明和无限风光。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巴尔干半岛—古罗马文明 亚平宁半岛—古希腊文明 伊比利亚半岛—大航海时代
B.巴尔干半岛—古希腊文明 亚平宁半岛—古罗马文明 伊比利亚半岛—大航海时代
C.巴尔干半岛—古希腊文明 亚平宁半岛—大航海时代 伊比利亚半岛—古罗马文明
D.巴尔干半岛—大航海时代 亚平宁半岛—古罗马文明 伊比利亚半岛—古希腊文明
6.
关于下图所示雅典民主政治的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元老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雅典所有居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C.非公民有权参加元老院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7.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的东征,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封建制走到了尽头。
C.克洛维统治时期,封赐制度在日本已普遍存在。
D.查理曼大帝去世,标志查理曼帝国走向最强盛。
8.
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A.亚非文明B.欧亚文明C.封建时代的欧洲D.封建时代的亚洲
9.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图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0.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
11.
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12.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3.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14.
下面是一次初三历史知识竞赛题中对某个国家的描述。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
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③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帝国
15.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6.
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他们( )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现了男女真正平等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18.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9.
报载,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文中某国应该是指(  )
A.埃及B.印度C.伊拉克D.希腊
20.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
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D.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21.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22.
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古代阿拉伯
23.

探究下列小题:

24.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D.欧洲封建国家
25.

每个人都有情绪,而且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人们丰富多彩的情绪反映。

请回答:

26.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足迹远达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你知道他是谁吗?(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C.亚历山大D.穆罕默德
27.
如图,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材料一: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值得每个人为之追逐。

29.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十字军东征B.垦殖运动C.三角贸易D.新航路的开辟
30.
“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
C.奴隶贸易D.工业革命
31.
这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它赞美了现世生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是
A.但丁的《神曲》
B.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32.
“在地狱里,他看到盗贼、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的教皇预留的位置;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反对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33.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有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
34.
如下图是新航路开辟时一位航海家的漫画,此航海家双手将地球抱在胸前,身后是即将远航的中世纪帆船,据图可知,此航海家(  )
A.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跨越大洋的愿望
B.是“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
C.最先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
D.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35.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种说法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① 早期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   ②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 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④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6.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对“三角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1)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落后
(3)给美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4)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英国
A.(1)(2)(3)(4)
B.(1)(2)(3)
C.(1)(2)(4)
D.(2)(3)(4)
37.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血腥的资本积累B.欧洲商道的转移
C.文艺复兴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