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英】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英】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
2.
新闻媒体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忠。请完成以下问题。

(1)把图1报刊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2)请以《中报》记者小路的身份,结合图2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报导——《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的北京》.要求写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简要经过。

(1)把图1报刊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维新派创办的刊物 | 同盟会机关刊物 | 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 | 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
| | D | |
(2)请以《中报》记者小路的身份,结合图2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报导——《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的北京》.要求写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简要经过。
3.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请你为三则材料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是: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11年10月10日 | A |
1912年元旦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 …… |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请你为三则材料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是: 。
4.
丛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2.选择题- (共26题)
5.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近代史,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提出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 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变法维新
④民主、科学
① 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变法维新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②④ |
8.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C.洋务运动 |
D.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
11.
如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
12.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
13.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新疆建省后其管辖范围同伊犁将军府所管辖范围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B.《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签订 |
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 |
D.《中俄续喀什噶尔界约》的签订 |
15.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C.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
16.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除耻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胆,复四千年之祖国” |
18.
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各界文化名流纷起响应,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激励妇女放足、不缠足。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渐渐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 | B.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
C.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 D.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 |
19.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以纪实,反对无病呻吟。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 B.宣传民主科学 | C.主张白话写作 | D.提倡平等自由 |
20.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A.都向西方学习 |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
D.都接受“三民主义” |
22.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传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传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3.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25.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人类记忆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27.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
28.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 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
C.发动辛亥革命 | D.建立了中华民国 |
29.
清谭嗣同《仁学》二三:“况轮船、铁路、电线、德律风之属……更乌从而绝之乎?”茅盾《机械的颂赞》:“交通停顿了,马达不动了,电灯不亮了,德律风不通了,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上海,便将成为死的黑暗的都市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律风”是
A.电子计算机 |
B.电话 |
C.电梯 |
D.地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