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8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

1.综合题(共3题)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1)瓦德西统帅的军队称什么?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3)此前哪支军队曾侵入北京?他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请仔细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目的:
特点: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4)康有为所说“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指什么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什么影响?
条约:
影响;
(5)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变法,该变法的序幕是什么?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序幕:
影响:
3.
活动题:

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的门户,如果作为军事基地,能够极大地加强我国军事实力;尤其是台湾海峡,对于运送战略物资、通行军事舰船等作用极大。从近代社会以来,美国、日本就觊觎宝岛台湾,甚至出兵占领;今天,台独势力十分猖獗,而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姑息台独势力,妄图台湾永远与祖国大陆分离。

(1)你认为中国最终会采用什么方式(和平或武力)收复台湾? 为什么?
(2)中国有这个实力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怎么做?

2.选择题(共10题)

4.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5.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个连续的年份。下列发生在“戊戌”年的史实有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谭嗣同英勇就义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7.
从下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8.
如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9.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10.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1.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12.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3.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