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图:

请回答:
(1)图一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2)图二“罢工”是哪一运动扩大的表现?这个运动有什么性质?
(3)图三会议确立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会议召开标志着什么?
(4)从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中你获得哪些感悟?

请回答:
(1)图一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2)图二“罢工”是哪一运动扩大的表现?这个运动有什么性质?
(3)图三会议确立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会议召开标志着什么?
(4)从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中你获得哪些感悟?
2.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中主要侧重点学习西方的什么?为此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3)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由此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请写出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中主要侧重点学习西方的什么?为此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3)有人认为:“②处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
(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由此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3.
阅读材料: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连线题- (共1题)
4.
连线题。
(一)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反侵略反封建性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戊戌变法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改革土地制度
(一)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失败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反侵略反封建性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戊戌变法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改革土地制度
3.选择题- (共14题)
7.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9.
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②⑤④ |
C.①②④⑤③ | D.③④⑤①② |
10.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2.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它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13.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
A.政治体制 | B.军事技术 | C.生产技术 | D.思想文化 |
15.
奕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1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18.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②6月5日之后,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工人转向学生 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②6月5日之后,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工人转向学生 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