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8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5

1.综合题(共2题)

1.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A.B.C.D.
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在空格中填上未完成部分的内容。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4)有人认为: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形成都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变革。想一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遭失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与图一时相比,图二时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27题)

3.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4.
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虎门销烟B.义和团反帝运动
C.五四运动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5.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鸦片战争,公车上书D.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6.
有学者将1895-1945年的台湾称为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与台湾成为孤儿直接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2017年9月9日,工信部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措施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影响与下图一致的是(S表示启动前生产量,S’表示启动后生产量)(    )
8.2017年9月9日,工信部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措施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影响与下图一致的是(S表示启动前生产量,S’表示启动后生产量)(    )
9.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局内开设了一个翻译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98部中西洋著作。这些著作中最容易涉及的是(   )
A.宗教B.科技C.历史D.哲学
1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AB.BC.CD.D
11.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2.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鸦片战争结束
B.②火烧圆明园
C.④维新变法运动
D.⑥成立中华民国
13.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4.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
15.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张作霖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吴佩孚
16.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以下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使红军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B.它为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
C.它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体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7.
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8.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10 ,上海制作室内冰灯的工人,用 7m3 的水可以冻成{#blank#}1{#/blank#}  m3 的冰, 10m3 的冰全部融化后{#blank#}2{#/blank#}  m3 .(保留两位小数)
19.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10 ,上海制作室内冰灯的工人,用 7m3 的水可以冻成{#blank#}1{#/blank#}  m3 的冰, 10m3 的冰全部融化后{#blank#}2{#/blank#}  m3 .(保留两位小数)
20.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抗日救亡B.追求理想C.抨击时政D.歌颂祖国
21.
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四部电影,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大决战》B.《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D.《渡江侦查记》
22.
***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下列哪次会议?(  )
A.遵义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3.
下图为著名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它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火蹂躏的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但是蒋介石违背民意,悍然发动内战。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进攻华东解放区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D.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24.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到重庆谈判的主要意图是(    )
A.设鸿门宴,借机诱捕B.顺从民意,争取和
C.争取时间,部署内战D.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25.
1944年5月17日,中外记者团及“随员”21人一行人从重庆出发到西北参观,10月下旬返回重庆。不久,记者团中的美国合众社记者福尔曼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该报道可能介绍了(   )
A.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新面貌B.东北义勇军拼死杀敌的场面
C.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战斗D.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惨案
26.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A.歌颂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政D.抗日救亡
27.
***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们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B.淮海战役C.挺进大别山D.平津战役
28.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29.
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