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材料三: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
材料四:“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比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3) 材料三中“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依据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4)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迫害,19世纪末掀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什么?中国近代史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什么?
(5) 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材料三: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
材料四:“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比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3) 材料三中“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依据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4)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迫害,19世纪末掀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什么?中国近代史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什么?
(5) 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写出四幅图片历史事件代表人物?(任写一位)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指出图三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对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 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从以上抗争与探索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 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写出四幅图片历史事件代表人物?(任写一位)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指出图三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对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 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从以上抗争与探索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 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1)材料一 这一口号是哪一事件提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材料一 这一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一 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什么精神?(写一个词)你如何发扬和传承?
(4)这一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
材料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1)材料一 这一口号是哪一事件提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材料一 这一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一 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什么精神?(写一个词)你如何发扬和传承?
(4)这一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
2.选择题- (共18题)
7.
维新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1.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12.
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他们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湖北织布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
13.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5.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6.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