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签订《南京条约》
(1)材料一中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哪场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割让哪些领土?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材料三中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白银?
(4)简述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或战争)对中国社会分别有何影响?
材料一

签订《南京条约》
(1)材料一中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哪场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割让哪些领土?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材料三中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白银?
(4)简述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或战争)对中国社会分别有何影响?
2.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一步步沦陷。面对外敌入侵,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前后期口号是什么?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4)材料四中“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5)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前后期口号是什么?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4)材料四中“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5)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3.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一
(1)材料一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2)材料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哪些长征精神?
材料一

(1)材料一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2)材料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哪些长征精神?
2.选择题- (共18题)
8.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辛亥革命 |
10.
一位历史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的墓都要矮小时,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了仗,丢失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丢失”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台湾 |
C.辽东半岛 |
D.香港岛 |
13.
“飘飘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北伐战争 |
14.
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5.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可以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19.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诗歌。“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 )
A.湖南、湖北 | B.江西 | C.浙江、上海 | D.广州 |
20.
“……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 B.红军长征 |
C.挺进大别山 | D.辛亥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