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7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5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至1901年,面对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依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两次被外国侵略者攻占,并进行劫掠。这两次战争是哪两次?
(4)哪一条约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5)在中国人民的抗争中涌现出了哪些民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人介绍他的事迹,并说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6)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
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3.
纳整理,回答问题
(1)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材料: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根据材料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
4.
材料阅读题
2011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5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2)为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举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重要革命活动一例。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5.
材料:……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2)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什么运动?
(3)时间?   
(4)该运动的主阵地是什么?  
(5)列举该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6)该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13题)

6.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7.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
12.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   )
A.赔款白银二亿两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辟通商口岸
13.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下列条约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14.
(题文)这是近代中国某学堂门口的一副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楹联应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5.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6.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17.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浙皖起义D.黄花岗起义
18.
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索到了如图所示材料,他们在研究的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共产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