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材料一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中提出的建国纲领?
(2)材料二是对什么事件的看法?
(3)材料三为什么孙中山要“誓死戮此民贼”?为戮此贼1915年发生了什么事?
材料一 “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材料一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中提出的建国纲领?
(2)材料二是对什么事件的看法?
(3)材料三为什么孙中山要“誓死戮此民贼”?为戮此贼1915年发生了什么事?
2.
【读图题】根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造成图片二的罪魁祸首是谁?在此事件期间,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举两例)
(3)图三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局势?图片中的老鹰代表的国家提出了什么侵华政策?
(4)看图思考: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给以上图片列一个小标题。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造成图片二的罪魁祸首是谁?在此事件期间,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举两例)
(3)图三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局势?图片中的老鹰代表的国家提出了什么侵华政策?
(4)看图思考: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给以上图片列一个小标题。
3.
【历史年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中国近代百年内忧外患、饱受磨难,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探寻着民族生存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戊戌年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6年,同盟会会员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A. B. C.
中国近代百年内忧外患、饱受磨难,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探寻着民族生存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戊戌年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6年,同盟会会员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A. B. C.
2.判断题- (共1题)
5.
【判断分析】
⑴上表A—D四项中,结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⑵请将你认为错误的结论修改为正确结论,并分析理由。
⑴上表A—D四项中,结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⑵请将你认为错误的结论修改为正确结论,并分析理由。
| 史 实 | 结 论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 | 引发了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
B |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 |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实行戊戌变法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D |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3.选择题- (共15题)
9.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一观点的根本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
11.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割地赔款 |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中英双方协议 |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3.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
C.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
D.关天培、左宝贵,徐邦道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14.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
15.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宝山战役 | B.平壤战役 | C.黄海战役 | D.四行仓库战役 |
4.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