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7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3题)

1.
新文化运动
材料清季曾受西方启导,向往民主政治的知识分子,可说是革命的原动力,留学日本及国内学生实居中坚地位。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到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
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消极方面,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亦即旧文化。积极方面,必须建设适合时代的、进步的新观念,新信仰、新人生观,亦即新文化。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①近代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儒家的伦理道德是新文化的重要内容。
③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
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政治领域到社会领域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信息,对新文化运动做一评价。
2.
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卞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年中国》解说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1921年作为“全新时代的开始”? “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2)据材料二指出,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什么? 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具体表现(举一例)。
材料三解放战争中双方作战实力不成比例,但是三年内,共产党迅速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党的独裁违背历史规律,贪污腐败导致人心涣散,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3)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国共双方一败一胜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3.
民族工业
材料一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削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说明招商局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请再举出一例与招商局性质相同的企业。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大生纱厂与招商局的企业性质。说明推动公司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这种“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和道路在当时被称之为什么?
材料三  (简玉阶)广东省南海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携少量现金回国,注意到卷烟业前途将大有发展,于是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仅仅是小规模的经营,无异于南洋贩运卷烟之商人。开办后两三年,由于扩充规模,以致缺少流动资金,曾一度停办。……民国4年(1915年)资本额增为一百万元,并在上海、广州、北平开设了分厂…...随后又于民国7年(1918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据说是用盈利增加的资本,股东并未缴款)。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3)据材料三,概括简玉阶创办企业初期面临的困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企业在民国初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选择题(共32题)

4.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
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
A.英国B.沙俄C.日本D.法国
6.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这说明
A.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
“特别值得珍视的是它……要求根据新的原则,重新平分社会上的土地和财产……使每个农民都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永远保持——份平均的财产。”‘它”指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辛亥革命爆发于
A.1840年B.1895年C.1911年D.1921年
11.
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材料表明梁启超
A.主张自下而上进行革命B.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否定君主存在的必要性D.意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13.
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A.民主与科学B.马克思主义C.三民主义D.师夷长技以制夷
14.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 贼,以拯吾民。”为响应这一号召,中国掀起了   ,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
15.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16.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B.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C.近代化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B.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
C.建立民主共和国D.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18.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黄花岗起义
19.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该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一二·九运动
20.
“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秋收起义D.南昌起义
21.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星火燎原”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B.***思想的创立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D.中共七大的开幕
22.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二者都
A.作出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胜利创造条件
C.推动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D.促成团结抗日的局面
23.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抗日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4.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
25.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
2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国共合作宣言发表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27.
哪次会议把***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八七会议
28.
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挺进大别山
29.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百团大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保卫大武汉   
④地道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兵力投入情况见下表,数据说明
时间
日军陆军总兵力
日军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
1937年
24个师
21个师
1938年
34个师
32个师
1938年
41个师
34个师
1941年
51个师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合旅团
 
A.中日之间战争规模日渐缩小B.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残酷屠杀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31.
《大公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先生到了重庆。***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说明
A.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B.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D.中国迎来·了全面的解放
32.
1947—1948年解放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实行B.北平的和平解放
C.农村经济的发展D.敌后战场的开辟
33.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34.
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阿Q正传》B.茅盾一—《雷雨》
C.老舍———《骆驼样子》D.巴金———《家》
35.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海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风俗的新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大部分国人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D.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