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自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落后的封建制度、腐朽的封建统治导致战败求和成为清政府无法逆转的定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踏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处于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境地。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又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导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和使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付诸一炬的战争分别是?
(3)清政府战败求和,加重剥削,矛盾尖锐,农民反抗,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4)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又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导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和使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付诸一炬的战争分别是?
(3)清政府战败求和,加重剥削,矛盾尖锐,农民反抗,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4)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根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根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了,大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静仁,长沙代表***、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7月30日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2)根据材料一说说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为保证大会顺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会址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意义?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了,大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静仁,长沙代表***、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7月30日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1)材料一所说的这次大会指的是?此次大会在何时召开(2)根据材料一说说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为保证大会顺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会址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意义?
2.选择题- (共26题)
6.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1.
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某书的序言中写道:“这里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让作者“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的历史事件是
A.割占香港岛 |
B.火烧圆明园 |
C.旅顺大屠杀 |
D.南京大屠杀 |
12.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洋务派 | B.顽固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20.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④②③ | D.④②③① |
22.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23.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军阀的割据混战 |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
D.孙中山继续革命 |
27.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爱国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