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二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写出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次战争及战后签定的条约名称。首次允许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什么人劫掠的?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的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殖西方的先进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已经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制造、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都包括在内。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基于的基本思想是荒谬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材料中“自强’运动指哪一个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判断题- (共1题)
小历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所以它对中国社会没有积极意义。”
小史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应对辛亥革命予以全面肯定”
3.选择题- (共34题)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 |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义和团运动 |
A.家庭暴力和失火 | B.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 C.鸦片输入 | D.烟草输入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缩短,产品和品质都有所下降,而冬小麦则更加适宜种植了。气候变化还适宜棉花、葡萄等喜温作物的生长,而对马铃薯等喜冷作物却不利。这就使农民不得不对原来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 )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农民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②从根本上说是由当地政府的政策决定的
③是建立在变化了的实际基础上的
④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