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7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综合题(共3题)

1.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一位著名文化学者曾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依据的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皇家气象一一元明清宫廷珍宝展”于2017年7月在沈阳盛京保利文化中心开展,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猪首、猴首等百余件元明清代宫廷珍宝惊艳亮相。展览中,四大兽首摆放在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图画前。此次展出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历经10多年的海外漂泊,才终归祖国怀抱。
(2)材料二图中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战争?导致材料三中的四大兽首“历经100多年的海外漂泊”的罪魁祸首是谁?
(一座岛屿留下的伤痛)
材料四: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 年 1 月 14 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四,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五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料五所描述史实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制度变革)
材料二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维新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草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是指什么事件?先生是指谁? “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你认为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思想解放)
材料四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 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5)材料四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有怎样的地位?
(6)通过以上材料分析,请你说说以上“近代化探索活动”过程有何特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材料二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材料二宣传的是什么思想?最先在我国系统的介绍该思想的人是谁?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 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四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3)材料三诗中“画舫”因为哪一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选择题(共24题)

4.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
5.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6.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7.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条约》
8.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与这则材料反映的状况紧密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
如下图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关天培B.左宗棠C.林则徐D.邓世昌
10.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11.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12.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梁启超
D.谭嗣同
14.
以张作霖为首,势力主要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属于
A.直系B.奉系C.滇系D.桂系
15.
新文化运动中,借“狂人”之口,控诉封建专制统治,号召人们推翻“吃人”社会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16.
“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起义”发生在
A.1927年
B.1919年
C.1911年
D.1898年
17.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津条约》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18.
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你认为他应进下列哪一家企业?
A.开平煤矿B.轮船招商局
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
19.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
20.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浙皖起义D.黄花岗起义
21.
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22.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
23.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B.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决定建立当党的地方组织D.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25.
1920年5月以后,北京、上海等地创办 《劳动界》 《劳动音》等刊物宣传的主要内容为
A.三民主义B.维新思想C.马克思主义D.民主与科学
26.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27.
1919年5月4日,有3000多学生在北京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是(   )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