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7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综合题(共3题)

1.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泱泱天朝终成待宰羔羊……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又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1)上述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法本没有参与战争,却在战后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2)材料二中所提“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列表(如下表)
时间
条约
内容
1842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58年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860年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
1895年
《马关条约》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据材料三,从上述条约对通商口岸的规定中,你能分析出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渗透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胶州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忧心忡忡地报告国务院说,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麦金莱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他决心“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
(4)材料四中所提“胶州事件”是哪个西方国家制造的?后来美国实施的哪一政策落实了麦金莱的担保?
2.
在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材料一出自哪部历史文件?材料一中“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这一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材料二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2)“海军梦”,强军梦,近代中国的“强军梦”最早开始于哪次运动中?这一梦想最终因哪一事件而寿终正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海军梦”破灭的原因。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3)“维新梦”破灭以后,孙中山等人又开始了“民主共和梦”的探索。材料三所述内容是他创立的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这一纲领与后来的三民主义有着怎样的关系?
3.
新文化运动让国人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1)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观点或认识。为此,他创办的哪一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材料二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者,历代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2)材料二中,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你认为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
材料三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这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起了领导作用,在他们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反帝浪潮,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2.选择题(共25题)

4.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
A.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
D.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5.
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获取利益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条约获得对华资本输出最早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6.
有这样一幅漫画,内容为不同着装的外国人在分吃“CHINA”蛋糕,这幅漫画反映了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完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D.慈禧大办生日宴,列强共贺
7.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开始宣传维新变革。下列属于他们维新举措的有
①组织强学会
②发表《变法通议》
③创办《民报》
④“公车上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对“成功之处”理解正确的是
A.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
对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争意志
B.反帝中存在着盲目排外
C.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D.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片面的一种体现
10.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在20世纪初的那场壮烈的抗击八国联军的侵华历史剧,下列素材我们可选择
①陈化成与吴淞战役
②火烧圆明园
③聂士成与天津保卫战
④义和团廊坊狙击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由他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南学会
12.
孙中山在某文序中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斯役”指的是
A.1906年萍浏醴起义
B.1907年绍兴起义
C.1907年广西起义
D.1910年黄花岗起义
13.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完成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标志着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4.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此制定并公布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1840年,英国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的函中提到:“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从材料中,你可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B.英国打算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改变贸易中的“入超”地位
C.为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英国积极寻找机会
D.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
16.
恭王府是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它是恭亲王奕䜣的住所。他在位期间,下列活动与其无关的是
A.在鸦片战争期间,担任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
B.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
C.是洋务派的中央代表
D.代表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7.
如下图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颁布《资政新篇》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18.
19世纪70年代,直隶总督李鸿章撰文,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实现这一目标,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有
①福州船政局
②汉阳铁厂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有人曾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诗句来评价它。对“柳成荫”的理解是
A.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20.
在19世纪中后期抗争列强入侵的历次斗争中,涌现出诸多爱国敬业、为国献身的英雄人物,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在甲午海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是
A.邓世昌
B.关天培
C.左宝贵
D.叶志超
21.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择手段,下列能彰显其“狼子野心”的措施不包括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无限期连任
22.
如下边示意图所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A.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B.北洋军阀割据分裂
C.直系军阀实力最大
D.帝国主义势力退出中国
23.
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有一个主体是两个螺旋状大写字母D和S的雕塑。追溯历史,它主要是纪念
A.京师大学堂
B.维新变法
C.护法战争
D.新文化运动
24.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二十一条
2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获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对材料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表明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反映了本次运动的范围扩大化
C.反映了学生在本次运动中的主力作用
D.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26.
.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8.
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
A.1936年B.1937年
C.1938年D.1939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