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
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哪场战争后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掀起”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期,宣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
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哪场战争后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掀起”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期,宣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2.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提出了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民主、科学”等主张。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从材料的政治主张中,选出两个标号并指出它代表的政治派别。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出的政治派别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提出了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民主、科学”等主张。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从材料的政治主张中,选出两个标号并指出它代表的政治派别。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出的政治派别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
2.选择题- (共23题)
5.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6.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7.
陈玉成侦知武昌城里粮草已尽,带领500入夜袭武昌。他率众登上城墙,摇旗大喊:“天兵到了”清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太平军一举攻破武昌。关于材料中所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④“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展开激战
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④“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展开激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8.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9.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下列侵华战争有英国参加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95年,《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下列最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
A.中国百年屈辱史 | B.西方列强侵华史 |
C.中国人民探索史 | D.中国人民抗争史 |
14.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16.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
B.香港《马关条约》 |
C.香港《南京条约》 |
D.台湾《马关条约》 |
18.
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
A.英美联军 | B.八国联军 | C.德日联军 | D.英法联军 |
19.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23.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4.
民国时期一位老人说:“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要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B.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
C.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