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学习了中国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的是哪两个强盗?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材料三 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3)材料中所提的“停战”指的是哪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指哪一事件?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中的哪一内容能够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5)学习了中国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材料二中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标志着什么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了这次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1)材料一中的“改良”运动得到了清政府哪位皇帝的支持? 推翻旧王朝---“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标志着什么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了这次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5题)
9.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14.
《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份,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篇小说
A.作者是陈独秀 |
B.是新文学的典范 |
C.是长篇文言小说 |
D.发表在《民报》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