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7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7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2014年3月8日至16日,珍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国宝——四大兽首在“保利大都会”销售中心展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圆明园兽首走了一百多年的回家路,人们终将有幸一睹国宝风采。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四大兽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
2.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下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你认可这一观点吗?请写出理由。
(3)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指什么?其口号是什么?
(4)地主阶级的自救之路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840年以来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840年以来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颁布于哪一年?
(3)材料二文件颁布于哪次运动中?文件中的名称是什么?你能说出运动失败的原因吗?
(4)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举出两例即可。

2.选择题(共27题)

4.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
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一批新式学堂
D.筹建中国近代海军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A.外国商品大量拥入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独立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7.
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再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8.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10.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1.
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反封建
B.建立政权
C.反侵略
D.有组织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B.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3.
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
下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颁布《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15.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称天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16.
近代上海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这座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
中国近代史上,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 )
A.雅克萨之战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黄海海战
18.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19.
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 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20.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21.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22.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blank#}1{#/blank#}厘米.
23.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4.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2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
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较为有效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C. 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 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26.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运动指的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7.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9.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改评价无关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30.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深入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计划,每年向300多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每年帮助100万名农民工提升技能等级。这样做(    )
①有利于转变农民工就业观念   
②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④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