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历史复习课上,小米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并焚毁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小华说: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们谁说得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综合题- (共3题)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5)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二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三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5)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得到了什么认识?
3.
材料一 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变法”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3)梁启超认为:“(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清末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变法”是哪一历史事件?什么事件拉开了清末变法的序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变法”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3)梁启超认为:“(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清末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4.
材料论述题
从1872年底开始,轮船招商局、台湾基隆煤矿、直隶开平煤矿、中国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示范性的大型近代企业次第兴办。影响所及,一大批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近代工矿企业相继创设,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波投资热潮。……这些企业分布在机器修造、缫丝、棉毛纺织、轮运、铁路、电报、煤铁矿、钢铁冶炼、保险等近20个行业中,实存资本达5250多万银元,它们与军事工业群体一起,以15000多万银元的投资规模,初步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群体
(1)哪一历史事件“初步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群体”?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从1872年底开始,轮船招商局、台湾基隆煤矿、直隶开平煤矿、中国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示范性的大型近代企业次第兴办。影响所及,一大批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近代工矿企业相继创设,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波投资热潮。……这些企业分布在机器修造、缫丝、棉毛纺织、轮运、铁路、电报、煤铁矿、钢铁冶炼、保险等近20个行业中,实存资本达5250多万银元,它们与军事工业群体一起,以15000多万银元的投资规模,初步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群体
——卢伯炜《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10月第4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哪一历史事件“初步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群体”?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选择题- (共30题)
10.
《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吁“变亦变,不变亦变。揭开该事件序幕的是
A.百日维新 |
B.戊戌政变 |
C.辛亥革命 |
D.公车上书 |
15.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 B.《海国图志》 | C.《天演论》 | D.《天朝田亩制度》 |
16.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18.
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不抵抗 |
B.日本的强大 |
C.中国人民的未觉醒 |
D.清政府的腐朽 |
20.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其中“温药慢治”指的应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21.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
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D.未涉及政治改革 |
27.
20世纪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巨变的领导人首先喊出了
“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他是
A. 康
有为 B. 孙中山 C. *** D. 陈独秀

A. 康

29.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30.
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
B.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