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6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⑴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⑶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含义是什么?
2.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一桩桩侵华的罪行,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从1840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回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个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2)1860年10月,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请问是谁造成了这次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3)谁在虎门销烟中显示了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谁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4)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说说你的感悟。
3.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材料二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湖北官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说“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新型工业”,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这一梦想?该事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2)材料一中说“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两次探索?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主张?从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何作用?,写出两点便可)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是哪场运动中的口号?
(5)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认识?
4.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下划线“    ”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2.选择题(共24题)

5.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B.李秀成C.杨秀清D.石达开
7.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 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0.
李大钊在《脚明园故址》中写道:“则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幼”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12.
(题文)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C.澎湖列岛D.辽东半岛
13.
(题文)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
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奕䜣
14.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聂士成
15.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17.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9.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20.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把民生事业的建设问题放在首位。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民生主义”并把它写进政治纲领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
21.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2.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2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4.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5.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其中第一个“天安门”指的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成立
26.
《信念永恒》中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反映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南昌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会师
27.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D.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28.
(题文)1919年的上海,有人在“大世界”娱乐场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B.《辛丑条约》签订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东北沦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