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在历史知识擂台赛的抢答中,要求选手根据主持人所提的历史意义说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是主持人与小杰同学的问答情况。
小杰同学有一题答错,请指出(选出题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题号 | 历史意义(问) | 历史事件 |
A |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B |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中共诞生 |
小杰同学有一题答错,请指出(选出题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2.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材料三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的名称并分析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为扫除障碍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某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斯塔夫《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的名称并分析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为扫除障碍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材料 论述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属于后来……很快被少数军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复兴之路》上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材料三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材料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中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材料三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 参战 舰数 | 装甲 情况 | 总排水量 (吨) | 平均航速 (海里/时) | 鱼雷发射管数 | 火炮 总数 | 鱼雷 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40840 | 16.33 | 36 | 268 | 0 |
材料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请问:(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中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感想。
3.选择题- (共32题)
8.
1913年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派人在上海制造宋教仁案。该事件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 |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 |
15.
太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
A.创立“拜上帝教” | B.定都天京 |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D.提出《资政新篇》 |
18.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3.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军阀的割据混战 |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
D.孙中山继续革命 |
34.
2017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04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
A.辛亥革命的成果 | B.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
C.维新变法的成果 | D.国共合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