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启智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6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9

1.综合题(共3题)

1.
从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期,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材料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2)材料二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哪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3)材料三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写出这场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这场运动有什么进步性?

材料四: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强大,应该而且也能像日本那样变法。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4)材料四“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公车上书”有何地位?
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材料一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3)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青少年应该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二: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国化为一片灰烬。

材料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1)材料一中打开这个“大帝国”的大门的战争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万园之园”指的是什么?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中“对外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中国出场的“海军”是哪支舰队?
(4)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5)通过学习上述材料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历史感悟?

2.选择题(共21题)

4.
下列哪一事件反映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A.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D.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割占台湾
D.割占辽东半岛
6.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是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C.中国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7.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扭转贸易逆差
C.为了正常贸易
D.找寻战争借口
8.
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9.
有这样一位近代人物,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以下表格是他参与的一些大事。据此判断,他是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北洋海军
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李鸿章
B.左宗棠
C.严复
D.袁世凯
10.
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
11.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的是(    )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13.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B.机器
C.鸦片D.枪炮
14.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这部约法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B.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C.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D.它规定了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15.
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6.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2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17.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8.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近代史上清政府把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
C.《虎门条约》和《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和《望厦条约》
19.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思想解放运动
20.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他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公然镇压革命B.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C.出卖维新派D.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
21.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2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3.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   ②推翻了清王朝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小说《耻》中认为:白人必须偿还欠黑人的那笔耻辱的债务。与此“债务”有直接关系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