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材料二:如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这次遭遇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材料三所示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材料二:如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的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这次遭遇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材料三所示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每个国家的历史阶段应该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5)除了辛亥革命之外,请再列举出孙中山“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两个史实。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摘自沈渭滨访谈录《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国事遗嘱》(192年)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为合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5)除了辛亥革命之外,请再列举出孙中山“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两个史实。
3.
上海是我国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如图四

(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上海开始。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为这一事件作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是哪一运动?
(4)结合材料四回答,在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时间是哪一年?中国的革命面貌在指导思想上“新”在哪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如图四

(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上海开始。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为这一事件作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是哪一运动?
(4)结合材料四回答,在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时间是哪一年?中国的革命面貌在指导思想上“新”在哪里?
2.选择题- (共31题)
6.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割占中国香港岛 |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在中国设立工厂 |
D.抢劫北京城 |
7.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9.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在一度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1.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13.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
1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D.中国战败了 |
15.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这段材料提到的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
A.魏源 | B.关天培 | C.李秀成 | D.邓世昌 |
16.
小明同学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遇到了个难题--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现在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
A.帝国主义国家不满既得利益 | B.想要抢劫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
C.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 D.为尽快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违背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B.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C.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
D.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
20.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22.
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列哪个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5.
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
27.
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28.
下图是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此画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
B.康有为、李鸿章 |
C.梁启超、左宗棠 |
D.左宗棠、李鸿章 |
29.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32.
孙中山曾撰文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B.甲午黄海海战 | C.广州黄花岗起义 | D.京汉铁路大罢工 |
33.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 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