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社会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3)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什么战争后?材料中的“和约”指的是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社会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3)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什么战争后?材料中的“和约”指的是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
2.
屈辱的历程(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网络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近代史中,下图人物无疑是出场次数较多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用一句话概括将图二作为图一传记插图的原因。
(3)与《南京条约》相比,图二条约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图二条约的签订,形成什么局面?

A. |
B. |
C. |

(2)用一句话概括将图二作为图一传记插图的原因。
(3)与《南京条约》相比,图二条约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图二条约的签订,形成什么局面?
3.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材料反映了该运动期间提出的什么口号?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试举一例。
(2)材料二的内容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5)请为以上四次运动(革命)拟定一个主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材料反映了该运动期间提出的什么口号?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试举一例。
(2)材料二的内容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5)请为以上四次运动(革命)拟定一个主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0月21目,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非不明。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4)联系材料四,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0月21目,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四:***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4)联系材料四,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924年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3)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任举两例)?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在国民党的打击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出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军事行动?
(1)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924年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3)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任举两例)?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在国民党的打击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出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军事行动?
2.选择题- (共21题)
7.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文献,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这个文献是
A.《资政新篇》 |
B.《天朝田亩制度》 |
C.《民报》 |
D.《中外纪闻》 |
8.
一位来华传教士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测.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这位传教士在销烟现场应该还看到了( )
A.琦善 |
B.林则徐 |
C.陈化成 |
D.李秀成 |
9.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农历辛丑年),清政府了同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 |
B.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团体 |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地 |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10.
某班同学收集了“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侵华”等视频资料,如果要把其归纳成一个学习主题( )
A.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 B.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
C.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D.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程 |
12.
李鸿章曾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
A.镇压太平天国 | B.签订《马关条约》 | C.签订《辛丑条约》 | D.开展洋务运动 |
14.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那么,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C.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15.
图片能反映历史。1898年,北京城各茶馆里的人都对下图中的人物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
19.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
B.传马克思主义 |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D.提提倡民主和科学 |
20.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中华民国建立 | B.五四运动爆发 | C.中国共产党诞生 | D.长征胜利 |
22.
某校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的洪流 |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23.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是指:( )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