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哪一阶级领导的?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场运动的性质以及它存在哪些局限性?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至少2点)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哪一阶级领导的?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场运动的性质以及它存在哪些局限性?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至少2点)
2.选择题- (共26题)
2.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辛丑条约》的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赔偿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驻守 |
D.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6.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7.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14.
《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大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警世钟》 | B.《猛回头》 |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D.《文学革命论》 |
15.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下列活动属于他的早年革命活动的是( )
①孙中山1892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③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④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
①孙中山1892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③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④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19.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
20.
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自强、求富 |
C.民主与科学 | D.三民主义 |
24.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 B.洋务运动 | C.公车上书 | D.新文化运动 |
25.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