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四:“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
(3)材料四料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四:“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
(3)材料四料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在“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封建思想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在“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封建思想文化?
3.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从没停止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
请回答:(1)基于材料一的现状和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化“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
请回答:(1)基于材料一的现状和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化“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选择题- (共16题)
4.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5.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曾向乾隆皇帝请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被乾隆皇帝断然拒绝。英国的要求得以实现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 |
B.《瑷珲条约》签订 |
C.《马关条约》签订 |
D.《辛丑条约》签订 |
6.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 B.减收工商税 |
C.大量进口工业品 | D.茶叶、棉花等滞销 |
9.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的最后一句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属于农民阶级所进行的重大斗争是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 |
10.
下列发生在新疆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②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①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②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12.
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俄国侵占北方领土 |
C.清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
1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严复的《天演论》 |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5.
曾国藩曾经说过:“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从中能看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C.抵抗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
17.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 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8.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