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列四幅图片截取于某位开课老师的PPT课件,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说明鸦片输入中国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怎样的贸易地位?(1分)
(2)图二说明了什么现象?(1分)
(3)阅读图三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2分)
(4)从图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2分)


请回答:
(1)图一说明鸦片输入中国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怎样的贸易地位?(1分)
(2)图二说明了什么现象?(1分)
(3)阅读图三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2分)
(4)从图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乙:“无百年不变之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二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甲与乙两派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来源:学科网]
(2)材料二中《公车上书》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它有何重要历史影响?(3分)
(3)从材料三新法的内容和影响看,改革显然有利于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同时极大触犯了哪一集团,成为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
材料一 甲:“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乙:“无百年不变之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二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甲与乙两派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来源:学科网]
(2)材料二中《公车上书》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它有何重要历史影响?(3分)
(3)从材料三新法的内容和影响看,改革显然有利于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同时极大触犯了哪一集团,成为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
2.判断题- (共6题)
3.选择题- (共13题)
9.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10.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
11.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12.
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叫嚣:“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的教训它!”他之所以如此狂妄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当时刚开始工业革命 |
B.英国已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
C.英国已建立起东方市场 |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15.
下列史实都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①太平军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②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③北伐西征;④青浦大捷战胜华尔洋枪队。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③③ | D.②③①④ |
16.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7.
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他们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湖北织布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
18.
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
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
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20.
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指 ( )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公车上书 | D.戊戌变法 |
21.
下图是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 )


A.北伐的主要对象有两个,即:吴佩孚和孙传芳 |
B.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战场 |
C.北伐军从两广出发,消灭孙传芳主力后,又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
D.北伐军最终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 |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