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5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当年万里觅封侯”借用了班超“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填写成语)
【小题2】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想象自己仍旧在前线奋勇杀敌。
B.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说明敌寇依旧,自己已无力回报,饱含词人无奈的悲愤。
C.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沧洲”指作者退隐之所。
D. 这首词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词人的情感。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你能感觉到耳机的温度吗?

①在今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款电子血压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其他厂商生产的时尚小巧、仅手表大小的产品相比,它“过大”的5.2英寸屏幕明显与同类产品格格不入,面板上一蓝一红两个人形的方块按键甚至有点土气。

②原来,这款电子血压计的研发人员是考虑到独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其专门设计的大屏幕、大字体、大按键,一键测量、一键呼叫的易观测、易操作产品。产品的内置无线网络还可以通过绑定手机社交软件,定时发送语音提醒用户测量血压,用户的亲属也可以实时掌握测得的血压和心率情况。

③一旦产品中包含着情感关怀,消费者心中的温度也会在顷刻间上升。随着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同时,研发设计人员也注意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年龄、身体甚至性别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并开始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怀,为其打造真正能享受到使用乐趣的产品,让他们的生活能和普通人一样丰富多彩。[A]除了帮助言语障碍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达到与他人有效沟通交流的目的,视力受损的人群也可以通过语音技术“阅读”文字。这类产品就像抚慰人心的一缕春风,让使用者真正享受到乐趣。

④随着人们对特殊群体心理状况的更为关注,在一般产品的设计上,淡化“特殊感”也成为社会文明发展新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罗纳德·梅斯首先提出通用设计的概念,意在为所有可能的使用者进行设计,使产品和环境设施能最大限度为所有人使用。通用设计最初发源于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无障碍设计等概念提出的。为了进一步避免使用者产生隔离和挫折感研发人员也希望为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关怀”,除必须的特殊产品外,尽量不让他们感觉在使用某种为他们设计的产品,而是在包容性舒适性、便利性等方面感受到与常人相同的感觉。[B]

⑤研究听力技术的一家比利时公司就依此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可以把智能手机变成全功能的专业临床助听器。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全球共有3.28亿成年人和3200万儿童受困于听力问题,但目前助听器产量仅能满足全球不到10%的需求。价格高昂的助听器,经常让大部分患者止步在无声的世界。而现在只要戴上耳机,负担不起传统助听器和不愿让外界知道自己有听障的患者似乎都得到了拯救。

⑥这些都是工业产品越来越“暖”的小切面。暖心的发明,关切到人心深处最敏感的地些有爱的设计者和研发者正在赋予工业产品更加暖心的温度。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意,像一缕缕阳光照耀人心,温暖需要它的人。

【小题1】阅读相关段落完成下表。
段落
设计
理念
第①②段
血压计大屏幕、大字体、大按键,一键测量、键呼叫
(1)
第③段
(2)
关注特殊群体的生理需求
第⑤段
(3)
(4)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面这句话放在[A][B]处,哪一处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让霍金能够“开口说话”的语音合成技术就很具有代表性。
放在______________处合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___
A. 淡化产品“特殊感”是出于对特殊人群心理状况的关注。
B. 通用设计的概念,意在为所有的人群设计,且感受相同。
C. 通用设计最初发源于建筑设计,是针对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提出的。
D. 为避免让使用者产生隔离和挫折感,研发人员特意不为他们专门设计产品。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①母亲来信了。

②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视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故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思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給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千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班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③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xuān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④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寒xuān(_______)
【小题2】第③段划横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
【小题3】第③段划波浪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赏析。
【小题4】小说结尾言简意丰,独具匠心,说说这一结尾的妙处。
【小题5】选出下列对小说理解有误的项是(   )
A. 小说对母亲日常来信的内容不惜笔墨,既倍感亲切,更展示了一个年事已长,不免唠叨琐碎,但仍充满期望,无微不至关爱儿子的老母亲的形象。
B. 小说细写文卡罗列各项开支的情节,交代了他不给母亲寄钱是因为自己生活极其窘迫,虽然自私,但是情有可原。
C. 小说将文卡的城市生活设为明线,将母亲的乡村生活设为暗线;实写文卡,虚写母亲;正面描写文卡,侧面描写母亲,大量笔墨用于对文卡的叙述和描写。
D. 小说以母亲的来信为线索,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中,揭示了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创造性地实现了微型小说的“小题大做”。

3.课外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敦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耀龊亦耐不得!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小题3】作者写这篇书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维宁嗜酒

仪真王维宁善诗赋,草书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日:“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日:“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业尽(________)   (2)犹好酒不(_________)
【小题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 做丈夫的活在世上理所应当地花钱,怎么能被钱财奴役呢?
B. 做丈夫的活在世上,应当做钱财的主人,怎能做钱财的奴隶呢?
C. 大丈夫活在世上,理所应当地花钱,怎么能做钱财的奴隶呢?
D. 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做钱财的主人,怎么能被钱财奴役呢?
【小题3】文中王维宁的性格特点是(1)_________(2)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从他最后的结局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4.作文(共1题)

6.
题目:这样,真好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外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