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2)请你分别写出“开香港”“失台湾”的条约名称。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慈禧太后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主权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爱国三字书》(1903年)
(1)材料一列出的史实分别对应中国近代遭受的哪几场列强侵华战争?(2)请你分别写出“开香港”“失台湾”的条约名称。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慈禧太后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主权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运动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运动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哪些爱国情怀。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说出两条)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运动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运动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哪些爱国情怀。
2.选择题- (共32题)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
A.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
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 |
C.《明定国是》颁布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8.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儿颗炸弹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 |
B.要反对外国侵略 |
C.要自强、求富 |
D.要建立共和国 |
9.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①《林则徐》
②《慈禧西行》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林则徐》
②《慈禧西行》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①③④② |
11.
孙中山赞誉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是因为它
①是最著名的武装起义
②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④表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①是最著名的武装起义
②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④表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2.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报国逞英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
B.顽固派暗中支持义和团 |
C.山东受宗教的影响严重 |
D.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 |
13.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尼布楚条约》 |
20.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21.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22.
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
24.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
25.
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警世钟》的开头句。他是
A.邹容 |
B.孙中山 |
C.陈天华 |
D.黄兴 |
29.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洋务运动的兴起 |
D.武昌起义的成功 |
31.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风俗习惯 |
32.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33.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 B.废除八股 | C.精减机构 | D.裁汰冗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