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0题)
2.
下列史实中,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状况不符的是
A.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B.咸丰皇帝认识到鸦片输入带来的严重后果,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
C.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获利不大,为谋取暴利,向中国走私鸦片 |
D.林则徐虎门硝烟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5.
下列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战争的发动者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数目增多,并攻入北京 |
C.这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东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D.为了反抗英国再次侵略中国,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
6.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7.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
8.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材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中国的动机 |
B.西方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
C.要理性分析中西方社会的差距 |
D.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9.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C.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12.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14.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 B.机器 |
C.鸦片 | D.枪炮 |
15.
(□□□□)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将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交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7.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①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9.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出了太平天国
A.没有依靠人民群众 |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C.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20.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
B.他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思想 |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
21.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22.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
24.
(题文)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
B.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
C.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
D.抵制中国的禁烟活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