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6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综合题(共3题)

1.
屈辱、抗争、探索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
(2)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材料二所述的这一事件被称为什么运动?这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什么派别?这一场运动有何地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这一场世界近代史上罕见的爱国反帝斗争,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随之而来的是,罕见的西方列强联合对一个落后国家进行的野蛮征服,是世纪之交的大事。
(4)材料三中的“爱国反帝斗争”指哪一场运动?“野蛮征服.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回望历史,砥砺前行。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求,辛亥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作了一次大飞跃。

——杨天石《辛亥前后史事发微》

(1)材料一中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哪一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2)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人说,这场革命最终失败,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3)材料二所述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场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哪一阶段?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4)材料三中“大会”指哪一次会议?哪一年召开?
(5)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意义?
3.
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运动引起的“思想变化”指它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见如图

(2)材料二中图1所述内容是哪一组织的政治纲领?后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为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图2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这一事件高举哪两大旗帜?
材料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新思想’,指哪一伟大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这一伟大思想旗帜的代表人物是谁?
(5)综上所述,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

2.选择题(共19题)

4.
晚清诗人称赞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指率军收复新疆的
A.邓世昌
B.左宝贵
C.林则徐
D.左宗棠
5.
如图是一幅漫画《中国蛋糕1897》,请问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6.
下列措施中,哪些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之分裂……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此材料出自下列哪个文件
A.
B.
C.
D.
9.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开天津为商埠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德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0.
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基础的是
A.洪秀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洪秀全分封诸王
D.北伐西征
11.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世纪伟人孙中山如此评价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A.是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使同盟会声望大振
C.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D.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2.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4.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5.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6.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18.
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9.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
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鲁迅的作品
A.《狂人日记》B.《文学改良刍议》C.《敬告青年》D.《庶民的胜利》
21.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22.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