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新文化运动。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八一三事变。
(3)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4)新华书店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新文化运动。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八一三事变。
(3)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4)新华书店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综合题- (共4题)
2.
为了更好的学习某一专题历史知识,小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里借阅到下面三本书,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三个人物中,被称为“国际禁毒先驱”的是谁?
(2)在上面的哪一本书中,你可以很容易查阅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3)上面三个历史人物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写出你的理由。
(4)根据上面三本书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

(1)上面三个人物中,被称为“国际禁毒先驱”的是谁?
(2)在上面的哪一本书中,你可以很容易查阅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3)上面三个历史人物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写出你的理由。
(4)根据上面三本书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材料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1)材料一中的三个企业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请写出这场运动的两个口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哪场革命?我们应如何评价孙中山?
(4)材料四中的“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材料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1)材料一中的三个企业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请写出这场运动的两个口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哪场革命?我们应如何评价孙中山?
(4)材料四中的“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井冈山道路是什么道路?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为目标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5)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
(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井冈山道路是什么道路?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为目标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5)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
5.
日本是我们重要的邻邦,中日交往超过两千多年,既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又有现实的利害关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毎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日本略者在中国犯下的哪一罪行?它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3)为什么说日本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什么好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毎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本)
材料三: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件历史事件分别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日本略者在中国犯下的哪一罪行?它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3)为什么说日本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什么好的建议?
3.选择题- (共20题)
6.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
B.中美《望厦条约》 |
C.中英《南京条约》 |
D.中法《黄埔条约》 |
7.
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A.增设通商口岸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获得赔款 |
D.割占土地 |
15.
俗语“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反映的思想主题是
A.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
D.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25.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
4.填空题- (共2题)
26.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4)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________。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4)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